二十大报告 | 医药健康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11 浏览量:1041
二十大报告 | 医药健康解读
赛柏蓝 三银资本 2022-11-11 18:00 发表于上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定能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目 录
第一篇、三医协同
01医疗保障 → 医保体系 商业健康保险
02生育支持 → 儿童药市场规模 在研儿童药物
03应对老龄化
04中医药传承创新 →传承 创新
第二篇、儿童医药
01养育成本
02出生率
03常见病
04儿童医院
05儿童药 → Top10药品 Top企业 在研儿童药
第三篇、老年医药
01老龄化
02患病率
03慢病支出
04慢病用药
第四篇、商业健康保险
01规模
02产品组成
03分布 → 企业分布 机构分布
04密度、深度 → 国际差距 进步很快
第五篇、中医药
01传承 → 非遗 博物馆 老字号 传承人
02创新 → 创新政策 创新基地 创新药
第一篇、三医协同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并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我国医疗保障、儿童医药、老年医药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分别解读如下。
01 医疗保障
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这其中也包括要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一、医保体系
2020年3月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级,基本医疗保险是主体层,商业健保是补充,大病救助为托底层,2021年三项保险支出分别为24043.1亿元、4085亿元和619.9亿元,分别占保险总支出的83.6%、14.2%和2.2%。
二、商业健康保险
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乃至商业健康保险将迎来发展机遇。
所谓商业健康保险,即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直接费用或间接损失获得补偿的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险和长期看护险。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由2012年的298亿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4085亿元,9年增长了12.7倍,商业健康保险赔付占同期基本医疗保险支出的比例,由2012年的3.7%提高到了2021年的17%,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给患者提供的保障也越来越大。
02 生育支持
二十大报告指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由于观念变化、养育成本提高等原因,近年新出生人口数量大幅下降,已由2016年的1786万人减少到了2021年的1092万人,下降了39%。
具体到医药行业,就是要研发生产更多适合儿童使用的药品,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一、儿童药市场规模
随着新药审评审批、医保提速、基药扩容等对儿童药发展的支持和鼓励,近年来,我国儿童药市场规模逐年提高,已由2007年的251.1亿元提高到了2020年的948亿元,13年增长了近3倍。
二、在研儿童药物
我国一直鼓励儿童用药的研发,尤其2015年药政改革后,不仅出台了鼓励儿童药开发的目录,还对符合条件的儿童药研发给予优先审评等支持。
近年来,我国儿童药的临床试验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已由2015年的16个增加到了2020年10月下旬的102个,除儿童常见病用药外,儿童罕见病用药的开发也在逐年增多,儿童罕见病用药的临床试验数量也由2015年的6个增加到了2019年的13个。
03 应对老龄化
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12年的9.4%提高到了2021年的14.2%,9年增加了4.8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已超过2亿人(2.0056亿人),比上年又增加了992万人。应对老龄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老年人较青壮年更易患病,我国医院康复科(不包括康复医院)门急诊人次由2010年的2119万人次增加到了2019年的5268万人,9年增加了1.5倍,2020年因新冠疫情暴发而略有下降,为4837万人。为满足老年患者康复需要,我国医院康复科病床数量也在快速增加,由2010年的4.9926万张增加到了2020年的24.6907万张,10年增加了3倍。
04 中医药传承创新
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12年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受到了空前重视,迅速发展。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强调,发展中医药事业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医药传承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中医药传承提供了人才基础。我国已有90位国医大师,201位全国名老中医,10位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我国培养了140位岐黄学者、149位青年岐黄学者,全国有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432个。
中医药正在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独特的评审体系。2020年12月2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近年来,中药企业从事中药研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创新中药的注册申请不断增多。中药创新药的临床申请(IND)由2017年的31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44个,今年上半年已达21个;中药创新药上市申请(NDA)由2017年的空白,2018年的8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19个。
二十大报告为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医药企业也应从中发现商机,迅速把企业战略调整到二十大指引的方向上来,为我国医药健康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篇、儿童医药
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本文将从养育成本、出生率、儿童常见病、儿童医院、儿童药五个方面进行解读。
01 养育成本
养育成本是影响出生率的重要因素。图一列举了2019年各省份将一个孩子养到17岁所需要的平均成本,可见,养育成本与孩子所在地的经济和物价水平有着高度相关性,上海、北京、天津三大直辖市的经济水平和物价都很高,所以其平均养育成本最高也就不难理解了,分别为103万元、97万元和72万元,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一、二、四位,浙江、广东、江苏的经济水平和物价也很高,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72万元、65万元和60万元,分别排在了第3、5、6位,三大直辖市和三个经济体量位居前列的省份雄霸Top6,其中,上海还是比江苏高出了71%,上海市也是全国平均养育成本唯一超过100万元的省份。养育成本最低的是西藏,只有29.3万元,只有平均养育成本最高上海的不到三分之一(28.6%)。其次是贵州(33.3万元)、云南(35.5万元)、山西(35.7万元)、甘肃(35.7万元),都是经济欠发达、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的省份,紧追其后的是河南(36.8万元)、广西(37万元)、新疆(39.2万元)、陕西(39.3万元)和青海(39.5万元),都不超过40万元。(详见图一)
02 出生率
所谓出生率,即每年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数的比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141178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出生率为8.52‰,出生率首次跌破了10‰。其中,西藏出生率最高,为14.6‰,这与西藏的养育成本最低(图一)是吻合的。贵州出生率位居第二,为13.6‰,超过11‰的有4个省份,即青海(11.6‰)、广西(11.5‰)、广东(11.4‰)和宁夏(11.1‰)。除广东(粤北、粤西经济也不发达)外,这些都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2020年出生率最低的是东北三省,即黑龙江(3.7‰)、吉林(4.6‰)、辽宁(5‰),这三个省的出生率低,除与经济水平有关外,主要还与人口外流导致老龄化加剧、育龄妇女减少有关。3个直辖市出生率都很低,即上海(5.5‰)、天津(5.6‰)、北京(7.4‰),分别位居倒数第4、第5、第9位。另外两个位居长三角中心的发达省份出生率也殿后,即江苏(6.2‰)、浙江(7.4‰),这些发达经济省份的生育率低除因养育成本高外,还与对养儿防老意识淡化、重视个人生活品质、时间精力不足、社会托育服务尚不完备等因素有关。(详见图二)
03 常见病
据2016年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对100多个城市的3576名儿童家长、335家药店的店员和10名儿科专家做的调研所示,儿童患病最多的是感冒,占比高达74.7%,其次是发烧和咳嗽,占比都超过了50%,分别占了60%和56%。(详见图三)
04 儿童医院
随着国家对儿童医疗事业的重视,我国儿童医院的数量和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且明星医院不断涌现,据权威医院排名机构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全国得分位居前三的儿童医院是位居北京和上海两个直辖市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分别位居第3~8位。(详见图四)
05 儿童药
丰富了医疗资源后,还需有高质量的药品满足儿童疾病治疗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儿童专用药物剂型、适应症等非常缺乏,随着近年审评审批、医保和医疗等对儿童用药政策的倾斜,我国儿童用药品种不断丰富,儿童用药可及性不断提高。
一、Top10药品
2020年,Top10儿童药销售额都超过了10亿元,合计超200亿,占29.1%。其中,西药8个,中成药2个,2个中成药全部是独家产品,西药中仅东阳光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是独家。
其中,销售额最大的是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剂、维生素D滴剂,占比都在5%以上,分别占了5.7%和5.3%。两个中成药肠炎宁(康恩贝)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济川药业)分别位居第9、10位。(详见图五)
二、Top企业
2020年,在全国儿童药Top10企业中,中、西药平分秋色,各占5家,销售额占比最大的是长春金赛药业,其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赛增)成为行业经典,长期掌控儿童长高话语权。葵花、济川、江中、江西康恩贝和贵州健兴等五家中药企业,成为全国2000多家中药企业中,为儿童药贡献最大的企业。(详见图六)
三、在研儿童药
2015年开始,我国迎来了医药创新的浪潮,儿童药尤为企业重视,从2014年至今年8月的近10年中,在儿童药临床试验Top30企业中,外企有9家,占了近三分之一。其中,进行儿童药临床试验研究最多的企业是国药集团,共有75个儿童用药临床试验,其次是长春高新、科兴生物、智飞生物,也都超过了30个,分别为41个、37个和31个。但没有中药企业,中药企业还只是凭传统产品在儿童药市场上取胜。(详见图七)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医药企业责无旁贷,应加大投入,研发更多适合儿童专用的适应症和剂型新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第三篇、老年医药
二十大报告“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部分,有9处提到老字,可见对老年人的重视,“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本文将从老龄化、患病率、慢病支出及慢病用药等四个方面对老年病和老年人用药市场做一分析。
01 老龄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省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显示,全国共有人口14.05亿人,其中,≥65岁人口1906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5%。≥65岁人口占比最大的是辽宁和重庆,都超过了17%,占比分别为17.4%和17.1%,其次是四川、上海和江苏都超过了16%,占比分别为16.9%、16.3%和16.2%。≥65岁人口占比最小的是西藏,只占5.7%,占比小于10%的有宁夏、青海、广东和新疆,占比分别为9.6%、8.7%、8.6%和7.7%。中位数是北京,占比13.3%,略低于全国的13.5%。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较重的地区。
02 患病率
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身抵抗力逐渐减弱,患病的几率也会相应的提高。《201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15-24岁青少年的患病率最低,只有3.7%,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不断提高,55-64岁年龄段的人群患病率已高达48.4%,≥65岁人群的患病率更高达62.3%。2021年,我国≥65岁的老人数量已超过2亿人(20056万人),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4.2%,比2020年又增加了992万人,我国正面对老年人高患病率的巨大挑战。2018年全国整体人群的患病率为34.3%,介于45-54 岁和55-64岁两个年龄段。
03 慢病支出
老年人较易患慢性疾病。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 2016年,我国慢病相关医疗卫生支出为2.4万亿元,占当年全国总体相关医疗卫生支出的一半(51%),随着时间的推移,慢病相关医疗卫生支出额和占比都变得越来越大,到2019年,我国慢病相关医疗卫生支出增长到3.9万亿元,3年增加了1.5万亿元,增加了63%,占比也由2016年的51%提高到了2019年的59%,3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2020年因新冠疫情爆发,占比略有下降。预计,到2025年,我国慢病相关医疗卫生支出将增加到7.8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3.7万亿元,增加91%,占全国总体相关医疗卫生支出的比重也将提高到68%,较2020年增加11个百分点。
04 慢病用药
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要求,“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控和伤害预防干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防控慢性病首次提升到了国家战略。慢性病用药在防控慢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全国城市实体药店(不含县乡村药店)的5大慢病用药规模达467亿元,其中,降压药规模最大,为150亿元,占了近三分之一(32.1%),其次是心脑血管药、降糖药和降脂药,为130亿元、100亿元和55亿元,分别占了27.9%、21.5%和11.7%。
2020年,在全国城市实体药店销售额Top10心脑血管药中,只有两款西药(石药的丁苯酞、威玛舒培的银杏叶提取物片),其他8款全部是中成药,其中包括3家企业(北京同仁堂、广誉远、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进口药只有一款(威玛舒培的银杏叶提取物片)。销售额最大的是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2020年在城市实体药店卖了18.7亿元,其次是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步长脑心通和复方丹参片(白云山),分别卖了6.4亿元、4.9亿元和4.2亿元。步长有两个产品同时进入Top10,除脑心通胶囊外,还有稳心颗粒。
面对老龄化,二十大报告已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其中老年疾病的治疗和老人用药是重要任务之一,对医药企业而言,既责无旁贷,也是商机,药企应积极调整战略,顺势而为,为老年人的健康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商业健康保险
二十大报告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专门设立一节(九(三)),用多达383字的篇幅专门论述。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本文将从规模、组成、分布、保险密度和深度五个方面进行解读。二十大报告将促进商业医疗保险乃至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2020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进一步鼓励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好覆盖基本医保不予支付的费用。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再度明确,“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
01 规模
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下文简称“商业健保”)的保费收入由2007年的384.17亿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8803.6亿元,14年增加了22倍,2021年较上年又增加了40%。我国商业健保的理赔金额增长更快,由2007年的116.86亿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4085.3亿元,14年增加了33倍,2021年较2020年又增长了7.7%,商业健保购买者获益感越来越强。(详见图一)
02 产品组成
目前,我国的商业健保主要由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险种组成,2020年,上述险种市场份额分别为53.3%、43.9%、2.1%和0.6%。(详见图二)
03 分布
一、区域分布
目前,我国商业健保在各地的分布还很不均衡。2020年,我国商业健保保费收入最大的依次是广东、山东,都超过了600亿元,分别为694亿元和609亿元,这两个省也是人口最多、经济发达的地区。超过400亿元的有4个省份,分别是江苏(586亿元)、河南(515亿元)、北京(462亿元)和四川(409亿元),上述6省份占了全国的43%。西藏最少,只有4亿元,不足100亿元的还有5个省份,即青海(17亿元)、海南(38亿元)、宁夏(40亿元)、贵州(84亿元)和甘肃(89亿元)。(详见图三)
二、机构分布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开展商业健保的机构数量由2007年的62家增加到了2020年的158家,13年增加了1.5倍。(详见图四)
04 密度、深度
一、国际差距
目前,我国的整体保险的深度和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16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保险的密度都超过了3000美元,分别高达4174美元、4064美元、3732美元和3395美元,而我国的只有337美元,只有美国的8%。2016年,英国、日本、法国和美国保险的深度都在7%以上,分别为10.2%、9.5%、9.2%和7.3%,而我国的只有4.1%。(详见图五)
我国的保险发展潜力很大。注:保险密度=某地区当年保险收入/某地区当年常驻人口数,即按限定的统计区域内常住人口平均保险费的数额。保险深度=某地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即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
二、进步很快
尽管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商业健保的发展也很快,我国商业健保的密度由2011年的51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582元,9年增长了10倍。我国商业健保的深度也由2013年的0.19%增加到了2020年的0.8%。(详见图六)
二十大的召开,必将推动我国商业健保以更快的速度发展。2020年银保监会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预计,健康险市场规模力争5年后超过2万亿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指出:第一,进一步深化保险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比较而言,可降低保险公司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第二,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增加保险产品供给能力。更多通过科技赋能来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创新;第三,加大对外开放。中国商业保险发展历史比较短,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第四,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近几年来,国家对商业保险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下一步要继续把这些政策用好,同时积极争取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五篇、中医药
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本文将从传承、创新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01 传承
我国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几千年来,经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渠道才传承至今,现择其部分阐释如下。
一、非遗
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被纳入世界记忆名录,我国中医药不断被国际认可,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博物馆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博物馆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全国各地都建有很多中医药博物馆。较知名的如北京同仁堂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崇文门商圈内东兴隆街的一个四合院,曾是清代太监李连英的住宅,由历经188年为8代皇帝供奉御药的北京同仁堂集团所建,博物馆藏品丰富,镇馆之宝为明针灸腧穴铜人,系乐家祖传。陈李济博物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1688号,占地2000多平米,由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广州陈李济药厂”建立,是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百年陈皮是镇馆之宝,陈李济首创的蜡壳包装工艺颇具特色。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即建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院内,镇馆之宝为乾隆九年御制针灸铜人,还有马王堆汉墓医书等。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位于青海省会西宁市,镇馆之宝为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618米长唐卡《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2008年由内蒙古博物馆改名而来,镇馆之宝为战国时期的匈奴王金冠。(详见图一)
三、老字号
医药行业的中华老字号是中医药文化的精粹。在国家商务部前两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医药行业共有122个。拥有中华老字号最多的是广东省,共有17个,其中14个为广药集团所有,如陈李济、王老吉、何济公、敬修堂等,是岭南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标志。其次是长三角的浙江、上海和江苏,都超过了10个,分别有15个、12个和11个,浙江的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寿仙谷、朱养心等;上海的如雷允上(商业)、龙虎、童涵春堂、余天成和中亚等;江苏的有白敬宇、宁远堂和致和堂等。最少的7个省份只有1个,即甘肃(佛慈)、河南(四知堂)、湖南(九芝堂)、宁夏(协力厚)、山西(广誉远)、陕西(藻露堂)和重庆(桐君阁)。青海、新疆、海南和内蒙古4个省份暂为空白。(详见图二)
四、传承人
传承人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执行者,如纳入首批国家级非遗的“中药炮制技术”,其传承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金世元国医大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名誉主任王孝涛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的数量由1994年的627人增加到了2020年的8572人,26年增加了13倍,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奠定了人才基础。今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公布了第七批继承工作继承人2605人,第七批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299人。中医药传承队伍不断壮大。(详见图三)
02 创新
一、创新政策
2020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优化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对符合条件的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同名同方药等,研究依法依规实施豁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及部分临床试验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数据科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中药真实世界研究证据体系”。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建立科技、医疗、中医药等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中药新药进入快速审评审批通道的有效机制”,“探索授予第三方中医药研究平台专业资质,承担国家级中医药技术评估工作”,“优化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注册审批”。建立适合中医药规律的独特的中药审评审批体系,国家的导向越来越明确。各地也相继出台了鼓励中药创新的政策,如河北省对新获得中药4类、5类新药证书,给予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补助。安徽亳州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中药研发,按研发费用的50%予以扶持,单个品种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扶持。
二、创新基地
十八大以来,在进行传承的同时,我国的中医药创新工作发展更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科技部、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建设了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医类国家医学临床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会同发展改革委,建设了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布局建设了17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其中,在科技部支持建设的中医药行业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包括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伙伴实验室,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省部共建或部局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详见图四)
三、创新药
据CDE周跃华、王玲玲等专家统计,近15年(2005-2020年),全国共有中药新药制剂临床试验申请1096个,获得批准588个,508个未获批准,批准率53.6%。其中,获批申请数量最多的是北京、江苏和广东,都超过了50个,分别为79个、73个和55个,三省合计207个,占了全国的超过三分之一(35%),其次是陕西(30个)、新疆(29个)、上海(28个)和山东(27个),都超过了25个。最少的海南、西藏都只有1个,青海2个,辽宁和福建都只有4个。宁夏为空白。(详见图五)
此外,我国还有23所中医药大学,这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还没听说有哪个国家为了民族药而专门设立大学的,我国庞大的中医药大学资源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最重要的力量。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在二十大报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引下,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